「幫我開門!」 — 離開台積電轉職軟體工程師

仁哥
Apr 19, 2021

--

這篇文章目的是分享我從台積電轉職軟體工程師的過程&想法。

圖片截錄至經濟日報,記者劉學聖/攝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231252?from=edn_catehotlist_story
圖片截錄至經濟日報,記者劉學聖/攝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231252?from=edn_catehotlist_story

還記得那天是 2020年 五月的某個禮拜一,在清華大學門口客運站,搭的是早上 9 點的豪泰客運回台北。

到家後我沒按門鈴,而是外面喊「幫我開門!」,開門的是我媽,她說:「 哩那誒鄧來? 」

就這樣,我結束了竹科生活。

離開台積電

離開台積電之前,我是一個很盲從的人。

因為男生班念理工比較有出息的觀念下,大學去讀了我也不是很清楚的光電系,表現得很中規中矩但也順利畢業了。

研究所聽學長姐說待在「扎實」一點的實驗室,未來找工作才能更有機會進到不錯的公司 ( 就是聲名遠播同時又可以創造奇蹟的那間 ),於是我去了新竹就讀光電工程研究所。

那時候的日子時常進出無塵室,過上半夜去奈米中心收實驗試片也可能是正常作息的生活,最後辛苦也算值得,實驗結果發表了不錯的國際期刊。

第一份工作又因為同學們都渴望進入台積電 ( 讀到這裡該知道哪間公司創造奇蹟了?),於是我也很幸運的進入新竹科學園區的台積電十二廠,參與的是台積電當時傲視群雄的五奈米先進製程。

台積電給了我世界級公司的視野、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知識、團隊分工的經驗以及業界羨慕的薪資。除此之外,更有規矩制度,整潔的環境,洗手間以及走廊隨時有交響樂可以聽。

至於工作內容的部分… 我不多敘述,相信 google 大神能給出最全面的解釋。

一切看似穩定,做的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也是大多數人辛苦念碩博士最終想要換來的果實。

但是隨著每天上下班的日子增加,我時常再想一個問題:

出了台積電的剪刀門,我能帶走的是什麼?

或許這個疑問是老天爺給的禮物,給我一次對自己誠實的機會。

後來在網路上看到艾爾文的 YouTube 頻道,裡面分享的一個觀念深深地影響到我,那就是:

「投資能隨時間累積的事情。」

艾爾文的頻道提供很多不錯的觀念。

哪件事是我會一直想要做下去同時又會是可以累積在自身的呢?

我發現那件事情那就是「程式開發」。
不管是假日自己讀資料結構,還是當兵時單純看看演算法漫畫圖解書籍,我那時候都是自動自發並且保持好奇心的。

思考清楚之後,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離職」。
( 做不滿一年,吐簽約金回去給公司又是另一件事了.. )

AppWorks School 培訓

有幸能透過面試讓校長 Shirney 選中成為後端班培訓的成員之一,我加入了AppWorks School 的培訓計畫,目標是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

後端班的同學來自不同的職業,有汽車板金師父、鋼琴老師以及年過四十小有成就的主管。大家的共同點就是有具體的轉職目標,加上願意犧牲本來的所有,踏出舒適圈。

在學校的期間,接觸到的是我之前根本沒有聽過或是不熟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打掉重練」的感覺。

為期五個月且每週八十小時的培訓下,我們每天都有看似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需要完成。

儘管過程有拖延或是屢次撞牆找不出解答,但是學校提供良好的交流環境以及擁有一群目標一致的同儕,因此一切的難題最後都迎刃而解。

過程中我了解如何撰寫並串接API、資料庫的應用、網路安全協定以及初探架構設計等等,收穫遠比我想像的要來的豐盛。

最重要的是 AppWorks School 給我的「自學的能力」。Google 儼然成為我的隨身導師,不管是搭捷運還是坐在辦公室,透過網路我都可以時時刻刻的學習知識。

成為軟體工程師

通過培訓之後,我也順利在一家新創公司內擔任後端工程師。

雖然公司使用的程式語言以及資料庫等等跟之前培訓使用的軟體完全不一樣,但是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工作跟以前一樣是「責任制」,但是有極大的不同。在工作職責可以完成的前提下,不需要每天到公司 ( 所謂的 Work from home ),同時我也可以自己決定想在哪裡工作或是視訊開會。

現在我的生活工作跟生活可以說是分不開的,但是這種形態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一種「幸福」。

除了透過交辦的任務中學到不同的技巧知識,假日我可以帶著我的電腦,到一個輕鬆的地方開發我自己想要規劃的個人專案,我心裡反而更加充實。

結語

或許看完有人會覺得這些東西像是理所當然,我這麼做自然而然地就會按照這個劇本走。

其實背後要下的決心以及付出的代價很大,甚至可能會讓你馬上放棄改變的想法。

舉幾個可以拿來自我反思的問題:

應該放棄這份不錯的收入?
應該離開科學園區,完全脫離擅長領域?
可以接受沒有收入長達半年到一年之久?
如果努力過後,面試時公司都選擇不錄用我,那該怎麼辦?

這些問題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我對自己誠實嗎?

除了一些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之外,我這邊想要提供一個支持我走完這一切的寶貴想法,希望能幫助跟曾經的我一樣想改變但又不知怎麼開始的夥伴:

通往目標的道路總是模糊的,但可以在每次做決定的時候挑選「最靠近目標」的那個選項,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離目標是那麼近。

如果讀者看完能產生一些思考的念頭,那我打這篇小經歷也就值得了!

--

--

仁哥

趁年輕把想做的事盡量做|目前使用 Java 的後端工程師| 音樂欣賞者|宗教文學好像不錯